湖南大學抓好“三個關鍵”切實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主引擎主陣地作用
湖南大學深入貫徹落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抓好制度建設、教師隊伍、教學改革三個關鍵,扎扎實實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主渠道、教學主引擎、思想引領主陣地的作用,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抓好制度建設這一關鍵保障,落實“主渠道”。建立領導帶頭抓思政課工作機制,成立以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的思政課教育教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領導小組,出臺《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方案》《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校領導帶頭抓思政課工作方案》,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落實“一線規則”,校領導每學期帶頭聽思政課,對口聯系思政課教師,參與思政課集體備課,上講臺為學生講授思政課,建立校領導帶頭“聽、備、講”的“全鏈條”抓思政課體系。校院兩級領導班子走進思政課教學一線,深入了解學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實際情況。健全思政課協同建設機制,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研究制訂“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學生訪談、督導組評價、思政課教師互評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同其他學科跨領域協同,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完善思政課建設保障機制,加大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專項投入,設立思政課教學科研專項并給予經費支持,充分調動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項工作津貼,平均每位思政課教師每月增加補貼2000元,在職稱評聘、項目申報、評選表彰等工作中,為思政課教師單列指標并適當傾斜,讓思政教師有尊嚴、有地位、有奔頭。
抓好教師隊伍這一關鍵主體,強勁“主引擎”。成立思政課教師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小組,制定《思政治課教師隊伍培養計劃(2019—2023年)》,實施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專場招聘,精準引進一批青年人才,柔性引進一批“馬工程”首席專家,配齊建強思政教師隊伍,充實隊伍體量。設立名師工作室,開展青年教師與名師名家結對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開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坊”“課程思政與智慧課堂深度融合教學工作坊”,探索提升思政課質量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常態化培訓機制,每年分批次組織教師赴國內外參加培訓研修、調研訪學和學術交流,邀請名家名師來校指導,組織專題培訓研修,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充分發揮“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基地平臺優勢,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理論研討會”,邀請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共同研討。率先在全省范圍內探索思政課開放式觀摩課堂,建立觀摩課網絡共享平臺。舉辦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發揮示范教學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育人能力。
抓好教學改革這一關鍵任務,筑牢“主陣地”。堅持一體統籌,加強思政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課程群;加強思政課與專業課程之間的融合,大力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加強理論課與實踐課程的統一,實施“移動思政課堂”項目,建立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校地互促·師生互動”思政課暑期社會實踐,不斷完善和豐富思政課程體系。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學生關注的事件、面臨的困惑等開展專題調研,將教學重點、社會熱點和學生疑點有機結合,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政治困惑講透徹、講清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在厘清學生的思想問題、解決學生思想困惑中實現固本正源、鑄魂育人。堅持守正創新,實施校領導對口聯系制,分課程、分小組開展思政課集體備課,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積極探索“互聯網+”思想政治理論課,廣泛運用案例教學、互動教學、辯論式教學等方式,提升思政課凝聚力、吸引力。以學生獲得感為核心實施“品牌思政課程建設計劃”,著力培育一批思政課程示范課堂。加強學理支撐,發揮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優勢,組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等專項課題研究,將學科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課堂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理論闡釋力和現實說服力。推進“研究性學習”,以學生小組的形式開展研讀理論著作、研討理論問題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