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記者教案反思精選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因此在寫的時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完整課堂教學的藍圖。感謝查閱我們為你推薦我是小記者教案反思,希望本文內容能給您提供幫助!
我是小記者教案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主動、大膽地開展采訪成人與小朋友的活動,并記錄自己的采訪結果。
2、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采訪經過與結果,大膽地表現自己。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觀看有關記者采訪的錄像片斷,知道記者采訪的方式和需要的設備。激發幼兒當小記者進行采訪的欲望。
2、自制記者證及采訪、播報所需的道具。
指導要點:
1、了解記者。
(1)、觀看有關記者采訪的錄像片斷。
(2)、討論:記者是干什么的?什么叫采訪?你見過記者采訪嗎?他們是怎樣采訪的?采訪時會說些什么?
2、自制采訪播報所需的道具。
討論:你打算收集哪些材料制作采訪需要的道具?
3、制作活動。
(1)、開展采訪活動。
(2)、明確采訪對象和目的。
(3)、引導幼兒把采訪的內容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刻的感受到,社會與幼兒切身相關的熱點最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因為只有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驗才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我是小記者教案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地做小客人,練習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
2、使幼兒懂得一些做客的簡單禮節。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 與本班一幼兒家庭聯系有關做客事宜。
2. 電話兩部。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向小朋友介紹活動內容及簡單要求。
老師要帶XX小朋友去XX小朋友家做客,比一比看誰是最有禮貌的小客人。
二. 幼兒到XX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過程中學習禮貌1. 學習有禮貌地問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輕輕地敲門,見了主人會禮貌地問候,學說"你好"。見了不同的人會使用合適的稱謂。
2. 學習有禮貌地與人交往。
(1) 對于主人的招待,如請客人坐,請客人喝茶,請客人吃東西,客人都要有禮貌地說"謝謝"。
(2) 在別人家不隨便翻看,拿走別人的東西。
在別人談話時,不隨便插嘴。當別人提出問題時,要大方地回答。說話時,聲音輕一些,不大聲喧嘩。
(3) 與主人要友愛相處。
(4) 學習有禮貌地與主人告別。
(5) 臨走時,向主人說"XX,再見",還可客氣地邀請別人去自己家做客。
三. 做客后進行小結,對幼兒在做客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小朋友在別人家做客時很有禮貌,會說"您好"、"謝謝"、"再見",并且不隨便亂拿別人的東西。以后到別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這些,做個有禮貌的小客人。
四、活動延伸: 可通過角色扮演和行為辨析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拜訪做客的教育。
(1) 甜甜敲門時很用力,她這樣做好嗎?
(2) 小客人進門時沒問好,這樣做對嗎?
(3) 亂翻主人東西好不好?應該怎樣做?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我是小記者教案反思 篇3
目標:
1、嘗試學習圍繞一個話題采訪別人。
2、知道在和他人的交談中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3、鞏固與他人交往的技能和禮儀。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準備:
1、紙、筆。
2、事先和幼兒園的其他教師及工作人員溝通采訪主題,請他們配合。
過程:
1、介紹記者和采訪工作,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相關的知識。
幼兒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記者是專門采訪別人、采寫新聞的人;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雜志社都有記者。
2、引導幼兒學習做小記者。
幼兒交流。
幼兒帶上紙、筆,單獨或結伴去采訪其他教師。班級教師分頭追蹤、了解幼兒的采訪情況。
3、回班交流,總結小記者的活動。
幼兒討論交流。教師注意分別邀請采訪成功和采訪失敗的幼兒代表發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采訪時首先要自我介紹,對人有禮貌,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問題,別人接受了采訪后要對他表達謝意。
4、幼兒模仿采訪。
幼兒分組制定采訪提綱。
在小組內模擬采訪一次,請小組成員觀察、指正。
5、幼兒再次采訪,并回班交流。
集體交流采訪內容,分享成功的經驗。
活動反思:
當時設計這樣一個活動,是發現班里很多孩子羞怯,經歷了寶寶班、小班近一年半的時間,還是在很多活動中不肯動手、不肯試一試,所以帶動班里很多孩子都不敢去嘗試新鮮的事物,不敢去表現自己,這樣班里無形的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氛圍,老師帶著孩子們去認識一件新的事物,所有的孩子都會退縮,本能的反應是“不敢”,而且在家長的教育觀念里,也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為了改變這個狀況,我趁一個家長開放日活動,安排了這個教育活動。
我是小記者教案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小組分工、設計提問、采訪現場等學做小記者活動,明確采訪計劃和任務,體驗與同伴合作采訪的樂趣。
2、嘗試主動與他人交往,學習傾聽和交流,有初步的交往能力。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難點
采訪中如何與人溝通,并有效的記錄和匯報。
活動準備
記者采訪的錄象片段;采訪計劃表;采訪中記錄用的筆本子;幼兒事先有分組合作調查幼兒園工作人員的經驗;幼兒事先做好有關道具。;電視機架子一個;攝像機一個。
活動過程
一、感知采訪情景,初步了解記者的工作和采訪要求。
1、定格記者手拿話筒的畫面。小朋友,你看這是誰?(記者)你怎么知道他是記者呢?你還知道哪些節目的記者呢?你知道記者是做什么的? 小結:這是“走進今天”的新聞記者。記者是一種工作,通過采訪和報道,讓我們了解一些原本不知道的事情。
2、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段記者采訪的錄象,請你仔細的看,記者是怎么進行采訪的?仔細看他的神態、語言和提問的內容。
3、幼兒看采訪錄象。
4、提問:在這段錄象中,你看懂了什么?記者在采訪時是怎樣的?
小結:看了錄象,我們知道,記者在采訪前先主動的介紹自己,而且采訪時態度自然大方,親切有禮貌。
二、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小記者的采訪要求和采訪用具。
1、現在,不光成人能做記者,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們也能做小記者呢。瞧,老師把他們的采訪也拍了下來。請你仔細看清三個問題:1、小記者在采訪中他們的表情態度怎樣?
2、采訪中有哪些分工?
3、采訪中需要用到哪些采訪材料呢?
4、提問解決分工和計劃書的內容:
A除了這些采訪設備,還可以有什么設備?
B如果是三人去采訪,想想可以怎么分工?(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紙上畫出話筒、攝像、記錄等符號,以解決計劃書的內容
5、小結:小記者采訪時要學會合作分工,有的提問,有的記錄。需要有記者證、話筒等。態度要自然,有禮貌。
三、確定采訪內容,制定采訪計劃書,作好采訪前準備。
1、交流拓展經驗:今天來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師,那么我們也來做小記者,去采訪他們。采訪的內容就是:介紹了解一個老師。請你想想,你可以向老師提哪些問題呢?(拓展問題:關于老師生活的、工作的、想法的等)
2、介紹計劃書,明確計劃書制定的要求。
我們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有計劃。下面我們就來設計一份計劃書。
A、出示計劃書,介紹內容:1、先設計一個喜歡的好聽的記者團名字;2、一起商量,確定分工,在旁邊的空格里寫上學號;3、設計提問,并把問題寫在左邊。
B、 提問:說到這里,老師想到一個問題:遇到不會寫的字怎么辦?
C、小結:問題不會寫可以用簡單的線條和圖案表示,但要三人都能看懂。
3、請選好你的合作伙伴,三人一組坐下后,制定計劃書。
4、幼兒制定計劃書。教師指導:協商分工;一起圍繞主題設計問題。
5、請兩——三組介紹制定的采訪計劃。(教師要注意拓展幼兒的提問內容)
6、明確現場采訪的要求:
下面我們馬上要開始現場采訪老師了。你覺得我們因該怎么做?
提煉,提出采訪要求:去采訪的時候,提問的人要注意提問主動,記錄的人要用簡單的方法記錄,攝像和匯報的人要注意完整的表達。
四、幼兒采訪,教師做跟蹤和指導。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準備了一些采訪材料設備,你們可以選擇要用的:幼兒尋找有關采訪的替代品,開始分組采訪,教師對一組的情況做攝錄。
五、匯報采訪情況,分享采訪經驗。
請兩組幼兒匯報。之中點評幼兒匯報的趣味性和完整性。并在一組采訪后,組織幼兒看采訪過程的錄象,電評:從采訪的主動性,禮儀、提問的設計方面進行請小記者來介紹采訪的情況。(如是否主動交往,提問是否太慢,合作性怎樣)
結束:今天我們學做了小記者,采訪了老師。以后,我們在去采訪各種新聞,大家感興趣嗎……
活動反思
當時設計這樣一個活動,是發現班里很多孩子羞怯,經歷了寶寶班、小班近一年半的時間,還是在很多活動中不肯動手、不肯試一試,所以帶動班里很多孩子都不敢去嘗試新鮮的事物,不敢去表現自己,這樣班里無形的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氛圍,老師帶著孩子們去認識一件新的事物,所有的孩子都會退縮,本能的反應是“不敢”,而且在家長的教育觀念里,也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為了改變這個狀況,我趁一個家長開放日活動,安排了這個教育活動。
我是小記者教案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一些簡單的應急方法。
2.學會關愛自己和周圍的人。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1.活動前編排好情境表演(見"教學材料")。
2.幼兒用書:《我會這樣做》。
活動過程:
1.師幼觀看情境表演。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突發事件時應該怎么做。
教師:如果你遇到了這些事,你會怎么做?
幼兒討論,同伴間相互交流自己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當奶奶突然生病時,可打電話告訴爸爸、媽媽;如果找不到爸爸、媽媽,可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在外面和家人走散了,可以在原地不動等候;也可以找工作人員通過廣播尋找。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時不能開。
2.討論常用的緊急電話號碼。
教師:如果我們遇到一些緊急事情時,可以使用哪些電話號碼?
幼兒交流,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號碼。
師幼討論:打緊急電話時應該說什么?
師幼共同小結:打緊急電話時要說清自己家的地址及所發生的事情。
幼兒完成幼兒用書《我會這樣做》上的操作。
3.玩模擬游戲"撥打緊急電話"。
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做緊急電話的接線員,一組做報警的人,學習如何撥打緊急電話。交互進行游戲。
幼兒交流游戲中的感受,如報警的人是否說清自己的地址以及發生的事情等。
教師(提醒、強調):緊急電話不能隨便撥打,在遇到緊急事情時才可以撥打。
教學材料:
1、小朋友和奶奶在家,奶奶突然發病。
2、小朋友和媽媽在游樂場玩,由于人多,找不到媽媽。
3、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門。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我是小記者教案反思 篇6
設計意圖:
根據《指南》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及其在各年齡階段的表現來說,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立理能力,也能為集體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幼兒還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尤其在家中凡事都由父母包辦,缺乏獨立性。為了提高幼兒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豐富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老師嘗試讓幼兒在說說、畫畫中制定做事的計劃,從而幫助幼兒提升已有做事經驗,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畫畫中了解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計劃中體驗做事的快樂,萌發幼兒樂意做事的情感。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ppt《紅紅的一日生活》
2.自己、家里、本班活動室、 的三列小火車樣板。
3.幼兒操作的紙和筆、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師自編的故事片段;《兵兵請客》
2.幼兒討論:兵兵為什么留不住朋友?
二、觀看ppt《紅紅的一日生活》
師提問:“紅紅會做些什么事?”
a.自己穿衣服
b.在家里掃地 c.幫助班級整理圖書。
三、幼兒制定計劃:
1.想一想:你為自己、家人、班級、做的事?
2.幼兒制定計劃 用簡單的繪畫表現為自己、家里、班級、做的事。
四、計劃歸類
1.我們一起把你們做的事來分一分,帖一貼(幼兒制作計劃書,按自己、家里、班級、進行歸類。)
2.教師總結歸類。
五、拓展“我會做……” 引導幼兒嘗試做更多的事。
活動反思:
大班的專題內容是培養幼兒的計劃能力。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獨立計劃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引導幼兒逐步地嘗試計劃呢?我們覺得要選擇一些幼兒熟悉,平時經常做的事,這樣促使幼兒去計劃時能大膽、積極主動地進行,而非因困難度過大而退縮、害怕。
班中的幼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會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識還很薄弱,因此這一方面著手,讓幼兒去嘗試計劃一下,我會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兒的興趣很高。讓幼兒進行計劃與成人相比很大的差異,成人可以用文字表達,而幼兒只能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故在活動中人物做事的簡筆畫是主要的表現方式。
在設計的各活動中,為了引出幼兒計劃,在前兩個環節中運用“兵兵與紅紅”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進行討論,激發了幼兒要學習紅紅會做很多事。在每個環節之間,老師將三大幅示意圖放于教室的四周。幼兒歸類黏貼時積極地投入,并能仔細觀察,從而將自己的畫正確歸類。在最后交流與乃至此后幾天中,幼兒常圍繞著三大幅畫在交流。并時常來告訴我:“老師,我今天做了某某事!”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意到了幼兒的隨機反應,并及時地鼓勵、提醒、引導。如:陳立森說幫爸爸切菜,我及時提醒幼兒要小心,避免危險:又如閆煜琦小朋友幫教室打扮,我馬上與孩子們談到了要來臨的‘六一’兒童節,豐富幼兒各方面的知識。
存在不足:
(1)在活動中,幼兒圍繞老師提出的三大主題“自己、班級、家里、”計劃了做的各種事。但由于老師規定了范圍,幼兒在計劃時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下次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計劃做各種不同的事。(居住區、公共場所、公園等)
(2)幼兒們在畫畫活動中的表現;有四五個小朋友不動手,活動后我進行了了解,老師講的內容能聽懂,就是不會根據已有圖示畫基本圖形。采取措施:積極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大膽想象。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不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老師的范畫繪畫,重點是運用游戲,趣味性等教學方法;使幼兒主動、想象、大膽用筆作畫。從而提高幼兒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