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試題一(20分) 2009年初,某業主擬建一年產15萬噸產品的工業項目。
《工程造價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試題一(20分)
2009年初,某業主擬建一年產15萬噸產品的工業項目。已知2006年已建成投產的年產12萬噸產品的類似項目。投資額為500萬元。自2006年至2009年每年平均造價指數遞增3%.
擬建項目有關數據資料如下:
1.項目建設期為1年,運營期為6年,項目全部建設投資為700萬元,預計全部形成固定資產。殘值率為4%,固定資產余值在項目運營期末收回。
2.運營期第1年投入流運資金150萬元,全部為自有資金,流動資金在計算期末全部收回。
3.在運營期間,正常年份每年的營業收入為1000萬元,總成本費用為500萬元,經營成本為350萬元,營業稅及附加稅率為6%,所得稅率為25%,行業基準投資回收期為6年。
4.投產第1年生產能力達到設計能力的60%,營業收入與經營成本也為正常年份的60%,總成本費用為400萬元,投產第2年及第2年后各年均達到設計生產能力。
5.為簡化起見,將“調整所得稅”列為“現金流出”的內容。
問題:
1.試用生產能力指數法列式計算擬建項目的靜態投資額。
2.編制融資前該項目的投資現金流量表,將數據填入答題紙表1.1中,并計算項目投資財務凈現值(所得稅后)。
3.列式計算該項目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并評價該項目是否可行。(計算結果及表中數據均保留兩位小數)
正確答案:分析:本案例一缺少條件:固定資產使用年限(題目見附件),導至固定資產余值沒法算。折舊費無論怎么做題都不能自圓其說的: 做法一:700*(1-4%)/6=112 萬元,固定資產余值按殘值 28 萬元,但正常年份 350(經營成本)+112(折舊)≠500(總成本),何況題目哪里告訴余值=殘值;或題目也沒有告訴運營期=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做法二:按正常年份 500(總成本)-350(經營成本)=150(折舊),計算期第2 年 400(總成本)-210(經營成本)=190(折舊),則 190+150*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