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錯覺:老交警提醒,謹防開車7大錯覺,避免災禍降臨
由于受身體、年齡、心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車主在行車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各種錯覺。這些錯覺與錯看、漏看不同,它是人類知覺的一種特性,駕駛員應掌握這一特性,行車中注意預防出現錯覺。
其實,有很多事故都和錯覺有關系,實際上有時候也是精力不集中導致的一種表現!一位老交警說:出事故的人,在交警隊錄口供,總有講不清楚的一種細節和感覺,實際上就是一種駕駛錯覺導致的。如何避免這些錯覺在我們身上發生,首先我們得先了解。之后,我們要時刻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提醒自己,避免災禍降臨!
距離錯覺:對于路上各種類型的車輛,車主有時會對來車的車長、會車距離及跟車距離產生錯覺。路上參照物少時感覺距離遠;雨雪天氣中感覺距離遠;前面是小車時感覺距離遠。反之,則感覺距離近。
速度錯覺:主要表現在速度慣性錯覺。因為車主是根據觀察到的景物的移動相對參照物來估計車速的,景物移動的多少和豐富程度會導致對車速的不同判斷。在市區道路上對車速易于估高,在原野道路上易于估低;在加速時易于將車速估高,減速時易于估低。長時間以某一速度行駛后會對該速度適應,對其余速度感覺不適,從而產生速度錯覺。
彎度錯覺:一般對于未超過半圓的圓弧,感覺到曲率半徑總是比實際的小,圓的長度越短越感到曲率半徑小,在彎曲的道路上,即使同一曲率半徑,也會感到山區比平地容易轉彎,所以高速急轉彎是很危險的。
坡度錯覺:在既長又陡的坡道上下坡,當坡度變得越來越小的時候,實際上汽車還在下坡,卻有變成上坡之感,這時若誤以為是上坡而去加油門,那么很有可能大禍臨頭。
顏色錯覺:在市區等交通復雜路段,周圍景物五顏六色,相互交錯,容易分散車主的注意力,特別是夜間,容易將路口紅綠燈當成霓虹燈,或把停駛車輛的尾燈當成行駛車輛的尾燈。另外,夏季戴墨色太陽鏡時易將淺色物體“濾”掉,產生錯覺。
光線錯覺:太陽光、反射物體的亮光、車頭迎光、夜間遠光燈強光等會使車主的視覺一時難以適應,形成光線錯覺。如平頭車的明亮車窗、陽光下人行道樹木交替變幻的陰影、原野的積雪等,易使人產生眩暈;進出隧道時眼睛一時不能適應,都會產生光線錯覺。
時間錯覺:車主心情愉快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心情煩躁時,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另外,在時間緊急、急于趕路時,也會產生時間長的念頭,以至于盲目開快車。
(一個優秀的駕駛人,應該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生命心存敬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遵守交通規則.因為,活著才是生命的一切.安全駕駛從這里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