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內蒙古高考錄取結束 共錄取考生175739人
【導語】高考頻道從內蒙古教育招生考試信息網了解到,2021年內蒙古高考錄取順利結束,2021年內蒙古高考共錄取考生175739人。具體如下:
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從6月26日本、專科提前批考生填報軍事、公安院校錄取意向志愿開始,歷經32次填報志愿,截至8月8日高職高專批錄取結束,歷時44天,圓滿順利結束。
一、基本情況
2021年,我區高考報名總人數為184715人,1501所本專科院校在我區招生,共錄取考生175739人,整體錄取率為95.14%。其中,本科層次文理科錄取82851人、藝術體育等特殊類型錄取11837人;專科層次文理科錄取50085人、藝術體育等特殊類型錄取1777人;高職對口招生錄取29189人。
二、志愿填報組織有方、保障有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工作落得實不實、落實效果好不好,關鍵在于實施。錄取期間,各級教育、網信、衛健、通信、市場監管、電力等部門認真落實自治區政府鄭宏范副主席在6月23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招生考試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上的工作部署,從填報志愿培訓、組織安排、保電保網、疫情防控、凈化網絡環境、打擊非法中介等各個環節共同發力,保證填報志愿安全平穩順利。
三、高考錄取全程公開、陽光運行
高校招生關系廣大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關系社會和諧穩定。自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以來,自治區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加強信息公開、嚴格監督管理、不斷優化服務,切實維護了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網上填報志愿期間,考生在限定時間段內填報志愿過程中,隨時可以查詢本人在所報院校及第一專業志愿的實時排名及平行分人數,根據排名和每小時公布的階段性統計信息及時調整志愿,不斷優化志愿。考生查詢的電子檔案運轉軌跡、錄取結果與錄取系統同步,考生能及時查看自己電子檔案運轉狀況,對錄取專業、退檔原因可以實時跟蹤,結合院校招生章程、對比公布的各階段統計信息、錄取分最低分查詢,有效監督錄取結果的公平合理性。
四、輔助系統權威高效、準確安全
為更好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內蒙古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精心研發的填報志愿輔助系統正式上線服務。系統數據模型精準可靠,推薦計劃自動生成,意向志愿智能排序,考生僅需幾步即可輕松完成志愿填報方案。考生和家長可全面利用平臺提供的3年全真高考數據,結合自己的成績、愿望和生涯規劃,通過平臺提供的各院校和專業3年錄取分、最低分,錄取分位次、最低分位次,錄取平均分、中位分、錄取人數等詳細信息,結合院校招生章程,準確把握院校的錄取規則和相關要求,篩選出自己高中低三檔院校和專業,做好填報志愿準備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手中不慌。
五、錄檢過程縝密嚴謹、監督到位
按照“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原則,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是高校執行錄取規則的監督者。為做好相關工作,錄檢工作由熟悉政策、業務干練、認真負責的工作人員承擔。每批填報志愿開始前,錄檢工作人員認真梳理各被錄檢院校的招生章程,發現錄取規則有表述不清的內容,及時與院校溝通,由院校作出補充說明并在填報志愿專欄公布,保證考生填報志愿和院校錄取所用規則一致。每個批次投檔后,錄檢員迅速“登場”,登錄錄檢系統,拿起電話,化身“通訊達人”,督促下載、閱檔和上載。高校閱檔期間,隨時需要錄檢員配合高校進行相關政策的核實以及考生有關信息的確認,解決的問題不一而足。審核高校的閱檔結果是錄檢工作的核心,錄檢員會根據高校招生章程,核實學校預錄取或預退檔考生理由是否合理,凡是有不合理的錄取或退檔,都會與高校進行溝通、甚至提請高校復議。錄檢工作事無巨細,作為“把關部門”的“把關人”,每一位錄檢員始終堅守著“為考生負責,為高校負責”的原則,確保錄取工作公平公正。
六、服務考生周到細致、形式多樣
我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從實處、細處為考生和家長解難題、辦實事,通過多種方式提升服務水平。錄取前,制作《考生網報志愿培訓視頻教材》,供考生觀看學習,安排網報志愿模擬演練,使考生提前熱身,熟知網報志愿的流程,為填報志愿做好準備。在開辟“2021年平安高考專欄”,同時,填報志愿輔助系統正式上線服務。通過“內蒙古招生考試”官方微信,推送我區普通高校考試招生有關的信息,宣傳我區招生政策及動態。在每次網報志愿前,通過自建短信工作平臺及時向考生發送填報志愿通知短信,提示相關注意事項與關鍵時間節點。6月23日高考成績公布當天開始,考試中心安排共產黨員在考生服務大廳值班,認真接待每位來訪學生和家長,耐心接聽解答每一次來電,積極回應考生和家長的疑問,保證每一個疑問得到完滿的答復和解決。